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21.
对四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配子体的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发现培养于腐殖质土和赤红土两种基质上的配子体,原叶体形态和有性繁殖均存在差异;培养于改良的knop's琼脂培养基上,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配子体在丝状体和原叶体阶段形态也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2.
冬小麦小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农冬麦1号是我国首例可在黑龙江高寒地区种植的强抗寒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鉴于分蘖节的耐寒程度直接影响植株的安全越冬, 且MicroRNAs是一类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非编码内源小分子RNA,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胁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文基于HiSeq深度测序原理, 对5°C和–10°C胁迫下的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进行测序, 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在5°C文库中有2 229 955条特有小分子RNA序列, 并检测到35条已知miRNA, 属于30个miRNA家族, 其表达丰度介于1–173 810之间; 在–10°C文库中有3 721 449条特有小分子RNA序列, 并发现29条已知miRNA, 属于24个miRNA家族, 其表达丰度为1–105 868。靶基因预测结果表明, 5°C文库的30个miRNA家族中共预测到53个靶基因。功能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转录调节、新陈代谢、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等过程。已知小麦miRNA的类型和表达丰度在5°C和–10°C两个文库中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3.
姚伟红  李淑兰 《四川动物》2008,27(2):280-283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了褐家鼠Arattus norvegic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结果 显示,在褐家鼠的消化道除食管未见嗜银细胞外,其它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其分布密度为胃贲门部最高,回肠部最低.嗜银细胞多分布于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有时可见于上皮基部和固有膜内.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梭形和椭圆形.根据其嗜银细胞形态,认为褐家鼠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探讨底栖硅藻微尼海双眉藻[Halamphora veneta(Kützing)Levkov]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4种重金属Cu~(2+)、Hg~(2+)、Cd~(2+)和Pb~(2+)对微尼海双眉藻处理96h后,其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低浓度的重金属处理会促进微尼海双眉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会抑制微尼海双眉藻的生长。(2)微尼海双眉藻叶绿素a对较低浓度的Cu~(2+)、Hg~(2+)、Cd~(2+)和Pb~(2+)胁迫均比较敏感,表明叶绿素a含量可以成为硅藻反映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指标。(3)低浓度的重金属胁迫对微尼海双眉藻的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会促进微尼海双眉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4)Cu~(2+)、Cd~(2+)和Pb~(2+)胁迫不会引起微尼海双眉藻的明显细胞形变,而低浓度Hg~(2+)胁迫就会使微尼海双眉藻出现细胞膨大及畸形等变化。研究表明,微尼海双眉藻对于重金属胁迫具有某种耐受机制,其叶绿素a含量以及形态变化可以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5.
河北固城夏玉米比叶面积对水分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玲  李昊  王建林  王志伟 《生态学报》2017,37(23):8101-8106
基于河北固城农试站2013-2015年夏玉米田间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了夏玉米比叶面积(SLA)随发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分主要发育时段探讨了SLA与水分梯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从七叶期开始夏玉米SLA随发育进程的推进总体呈下降趋势,七叶期至成熟期SLA变化范围平均为14.6-34.9m~2/kg。尽管干旱胁迫会明显降低夏玉米地上绿叶面积和干重,但却使SLA表现出"补偿性"增大,用于弥补干旱胁迫导致光合产物不足引起的叶片扩张乏力。夏玉米出苗-拔节期、抽雄-成熟期土壤相对湿度(θ)每降低1%,SLA分别上升0.45m~2/kg和0.07m~2/kg,表明出苗-拔节期夏玉米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更强;而拔节-抽雄期SLA与θ的关系较为复杂,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126.
冻融作用对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光影  郭冬楠  江姗  邵宗仁 《生态学报》2017,37(16):5411-5417
以小兴安岭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以及2003年、1992年、1985年开始进行排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为对象,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SOC含量基本不变。经历1,2,4,9次冻融循环后,-5—5℃冻融处理下,其含量比冻融前仅分别变化1.64%,9.68%,2.32%,2.17%,-25—5℃冻融处理下,分别变化2.55%,6.45%,3.00%,2.36%,表明短期的冻融交替对土壤SOC总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冻融前后,4种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占SOC的比重变化不明显(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LFOC含量先减少后增加,且9次冻融后略高于对照。1次冻融后,土壤DOC含量达到最大值,-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23.45,278.21,235.68,180.53 mg/kg,-2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14.75,256.93,238.25,204.44 mg/kg。此外,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占SOC比重在冻融前后变化也不明显(P0.05),但总体上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MBC占SOC比重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7.
生育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其中α-生育酚是最有效的组分。研究了α-生育酚含量提高的转GmTMT2a基因植株(TP)和野生型植株(WT)在干旱条件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TP植株和WT植株中H2O2 含量均有所增加,但TP植株中累积了更少的H2O2;抗氧化酶类SOD、POD和CAT的酶活测定结果表明,CAT酶活性在TP植株中的增幅最大;抗旱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5CS和TPS在TP植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推测转GmTMT2a基因后,提高了CAT的酶活以及P5CS和TPS的表达量,进而增强了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8.
为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卵细胞、合子和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如下:在成熟卵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数量不多, 且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初期合子内, 核仁大量合成核糖体前体物质, 胞质中多聚核糖体数目众多,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 休眠期合子的核仁变小, 胞质中核糖体数量急剧减少, 仅有少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合子分裂前期和二细胞原胚期, 核仁显著, 胞质中核糖体的密度增加, 出现大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栽培甜菜从卵细胞成熟→合子初期→合子休眠期→合子分裂前期→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变化中多聚核糖体的变化最为显著, 表现为“少→多→少→多”的数量变化过程, 反映出细胞代谢状态也经历了“弱→强→弱→强”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趋势与配子体世代向孢子体世代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350 μmol·mol-1)、高CO2浓度(700 μmol·mol-1)2个CO2水平和不施氮(0 g N·m-2)、中氮(5 g N·m-2)和高氮(15 g N·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升高,小叶章物候期提前,其中抽穗期提前1~2 d,成熟期提前3 d;不施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 CO2浓度升高使小叶章的分蘖分别增加8.2%(P<0.05)、8.4%(P<0.05)和5.5%(P>0.05);在小叶章生长初期,CO2浓度升高对其生物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拔节期和抽穗期小叶章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2.4%和20.9%(P<0.05);生长后期则对小叶章地下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增大,腊熟期和成熟期的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20.5%和20.9% (P<0.05).小叶章生物量对高浓度CO2的响应与供氮水平有关,供氮充足条件下, 高浓度CO2对生物量的促进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讨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嗜银细胞胚后发生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30~46期的极北鲵幼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食管、胃、小肠各部分的发生时间不同。胃中的嗜银细胞在第41期出现,小肠中的在第42期出现,食管中的在第43期出现。嗜银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和锥体形,大多分布在消化道黏膜上皮之间。根据嗜银细胞的形态判定其可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重功能。极北鲵胚后发育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出现顺序的不同可能与其消化生理活动及个体生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